咨询电话
0631-5231523
徽风皖韵
: 威海市安徽商会 > 徽风皖韵
返回上一页
庐州民俗——人生“五福”,长寿为先
2017-12-29 16:03:47

合肥民风淳朴,人性喜善,历有尊老、敬老之风尚。民间上了年纪的老人,他们并不把寿诞礼俗看得可有可无,对此十分重视;即使寿星们不在意,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代代相沿的礼仪上做文章。

欢天喜地到寿堂,

见寿星,打一躬,

讨碗寿酒喝几盅。

寿桃寿果样样有,

寿烛寿灯满堂红。

有副对联挂西东:

东海长流水,

青山不老松。

——《合肥祝寿歌》

父母在,不做寿

在我国古代,有所谓“五福”的说法,是指五种人生的理想。五福民间的说法是福、禄、寿、喜、财。但古籍的说法略有不同,如《尚书洪范》说:“五福,一曰寿,二曰福,三曰康宁,四曰攸好德,五曰考终命”,不仅寿居首位,而且其他几福也多与此有关,比如康宁、考终命。古人解释,考终命为“皆生姣好以至老也”,与寿有一定的关系。可见,人的一生,寿是至关重要的,健康长寿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。

合肥民风淳朴,人性喜善,历有尊老、敬老之风尚。民间上了年纪的老人,他们并不把寿诞礼俗看得可有可无,对此十分重视;即使寿星们不在意,子孙也要在这种可以代代相沿的礼仪上做文章。

因此,人们不仅在现实生活领域千方百计地寻求、实践长寿之道,也苦心孤诣地在信仰、礼仪生活里创造、应用长寿之术。首先,人们创造了祝福、庆贺长寿的礼仪——寿礼。其次,根据社会价值观等赋予一些行为以特定的意义,比如对人弄刀折寿……从而趋利就福、远祸避患,将一些心理付诸在仪式上。再次,还创造了寿星这样一位吉祥人物,时常加以礼奉,以现“孝”的传统文化;在合肥民间并有把寿字用许多形体写出来,组成“百寿图”;也有择定许多长寿的象征物,入诗入画,借以寄托长寿愿望。所有这些,构成了传统寿诞礼俗的丰富画卷,而其中寿礼最为突出。

寿诞礼仪是在生日时举行的人生礼仪,终生要重复好多次。不过,这些在生日举行的礼仪因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。虽然这些礼仪的中心意义都在于祝福、庆贺、健康长寿,但小时候的一般不叫做寿,而俗称“过生日”。因为人们认为,小孩子、青年人做寿是不妥的,要折寿。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,才能举行寿礼。但是,如果父母在世,即使年过半百也是不能“做寿”的,因为“尊亲在不敢言老”。

喝了米汤,一年糊涂

过生日对儿童、少年以及青年人来说,是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情,父母家人一般都要以某种仪式予以庆贺、祝福。这种礼仪虽不像其他人生大礼那样隆重,却也明晰地记录着青少年成长的脚步。当此之时,人们回顾过去,展望未来,往往能增添一些生活的信心和智慧。在传统社会,小孩子过生日往往要举办家宴庆贺。生日忌喝“米、汤”、“粘粥”,俗话说喝了要“一年糊涂”。此外,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,否则不长,小孩过生日也有接受贺礼的。

寿礼俗称“过生日”,此外,还有“做寿”、“祝寿”、“庆寿”、“贺寿”等名称。特定年龄又有特定称呼,如“庆八十”、“贺六十”、“古稀之寿”等等。男女寿诞也有不同的称呼,比如男称椿寿、女称萱寿。因为我国古代以椿萱代父母,“椿萱并寿,兰桂齐芳”里的椿萱指的就是这层意思。


六十六,女儿家里吃碗肉

合肥做寿礼一般在40岁以上才开始举行,甚至更晚,没有统一的年龄。有的地方则不论年龄,只要添了孙子、留了胡子就可庆寿了。但一致的规律是:越做越大,越隆重,整数之寿(俗称“整寿”)较零数隆重。合肥俗语云:“人逢七十古来稀”,因而这个年龄以后的寿礼很是隆重,“80大寿”往往是寿礼之极。逢十、逢五之外,其他零数一般不大办寿礼的,要办,规模也比较小。

在寿庆中,还有一个不是“大寿”的庆贺之俗,那就是六十六岁时的“六六大寿”。此寿为出嫁的女儿和女婿为岳翁举办的寿庆,即在父母六十六岁生日时,出嫁的女儿用猪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块,形如豆瓣,俗称:“豆瓣肉”,红烧后,盖在一碗大米饭上,连同一双筷子,一并置于篮内,上盖红布,由女儿女婿给岳父或岳母送去,请寿翁品尝,以示祝寿。肉块多,寓意老人长寿,老人在爆竹声中美餐一顿。民间有“六十六,女儿家里吃碗肉”的寿谚。

本命年要穿红内衣

在合肥民间,还有本命年的习俗,是指十二年一遇的农年属相所在的年份。

人们认为,“本命年犯太岁,太岁当头坐,无喜必有祸”,因此,本命年多被视为不吉利的年份。如遇本命年过生日或做寿,除了上面的礼俗外,小孩要穿红背心,红裤衩,大人也要穿一件红色的内衣,认为这样才能避凶趋吉。本命年的穿红习俗,是源于中国汉民族对于红色的崇拜。

知识链接

合肥民间祝寿庆贺,把八仙和祝寿联系起来,这大概与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这一古老观念有关。

宴庆时唱敬酒歌,这是古俗,古人称为“佐樽之设”。祝寿唱的八仙敬酒歌,又称八仙庆寿歌,如:“列位尊坐举目留神细听着,细听俺唱一个福禄八仙庆寿歌。富神增福财神都来到,八仙们庆寿呀两边列排着。闪出来四个金字,写的本是‘合家欢乐’。”接着就唱八位神仙,一个一个唱下去,歌词都是“吉庆有余”、“寿比南山”之类。

这八仙敬酒庆寿的习俗,在宫廷里也一样盛行。据说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三月十八日,康熙皇帝过六旬大寿,张灯结彩,竞演百戏,给臣民随便游观。在台上就演出《群仙庆寿蟠桃会》、《瑶池会八仙庆寿》等戏。

据考,这种古习俗最早见于南宋。吴自牧《梦粱录》载:清明节前,临安府酒库(酒坊)开市煮酒,新煮的酒要送到州府由点检所检查。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是件大事,送新酒的队伍十分热闹:“差雇社队鼓乐”,以三丈余长的“布牌”为引导,“次以大鼓及乐官数辈,后以所呈酒样数担,次八仙道人、诸社行队……”这就是“送新酒”的现场仪式。由于代代沿袭,后来就成为祝寿时扮唱八仙敬酒习俗。


上一条:和县民俗

下一条:徽州茶道

咨询电话
0631-5231523

Copyright © 2017 威海市安徽商会 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54815号-1

商会地址:威海市统一路405号(索菲亚酒店6021室) 技术支持: 力丰网络


威海市安徽商会
微信公众平台
扫一扫浏览更方便